关灯
护眼
字体:

境明,千里皆明_林清玄【完结】(38)

  佛陀的入山与出山,应该不只是表面的雪山,也代表了心灵的雪山,一个人要走出心灵的雪山,必须先深入雪山,没有入就不可能出,此是释迦出山的示意。

  关于出山与入山,永嘉玄觉禅师曾有一段精辟的话,他说:

  若未识道而先居山者,但见其山,必忘其道;

  若未居山而先识道者,但见其道,必忘其山。

  忘山则道性怡神,忘道则山形眩目。

  是以见道忘山者,人间亦寂也。

  见山忘道者,山中乃喧也。

  永嘉的这段话,看起来是在强调见道比见山重要,那是由于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识道,住山无益,而反过来说,一个人如果识道,人间也有寂灭之境。他说的“见道忘山”并没有贬抑山的意思,只是在厘清修行的心比修行的处所重要得多。

  永嘉玄觉也是从山里出来的,他早年住在龙兴寺,看到寺旁有一座山岩,就在岩下自己盖了一间禅庵,在其中艰苦修行,《高僧传》说他“丝不以衣,耕不以食”,独居研习,最后自证自得,才出山到曹溪找六祖慧能印可。他留下了一首《证道歌》,传颂千古,不仅是很好的修行指导,也是极感人的文学作品。

  对于出山与入山,他还说:“智圆则喧寂同观,悲大则怨亲普救……若知物我冥一,彼此无非道场……若能慕寂于喧,市廛无非宴坐,征违纳顺,怨债由来善友矣!”

  对智慧圆满的人来说,喧闹的城市与寂静的山一样,对悲心广大的人而言,怨敌和亲友都应该普遍救度。所以,要“物我冥一”,要“慕寂于喧”,到那时候,出山与入山就没有差别了。

  我时常想,居住在城市修行的人不应该忘记释迦的入山,而在深山中修行的人则不应忘记释迦为什么出山。前者是般若的得证,后者是菩提的洋溢,都是一样重要的。

  佛陀的入山与出山,都有着深切的教化与寓意!

  数字菩提一箭过西天 奔马的速度很快,可是快不过时间。

  飞燕的速度更快了,也一样快不过时间。

  刹那刹那的念头更快更急,还是不如时间。

  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快过时间,所以春天来临的时候,犹如奔马脚踩飞燕,是挡也挡不住的。

  但人在开悟时的感觉,或可与时光比拟,禅里说“一箭过西天”,是指心性遥远、崇高而绝踪迹的境界,超越了语言、心得、时空,无任何迹象可循。

  二大庄严 当我们看见一朵花开启,那是庄严。

  当我们看到一枝草挺立,那也是庄严。

  智慧从黑暗中开悟,犹如晨曦中的花开。

  定力在波动中不失,仿佛风雨中不倒的青草。

  有动人之美的是智慧,这是“第一义庄严”。

  不随恶境波折的是福德,这是“形相庄严”。

  《大般涅槃经》说:“二种庄严,一者智慧,二者福德,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,则知佛性。”

  菩萨之庄严,那是由于世界未来如是庄严。

  三清净 释迦牟尼佛指着大地,大地全部变成紫金色,他对弟子们说:“心净,则国土净。”

  ——我的世界本来就这样清净,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!

  “清净”有心、身、相三种,对于这世界不生染心、嗔心、憍慢心、悭贪心、邪见心,是“心清净”。

  心清净了,能常得化生,不再轮回,叫“身清净”。

  身心清净了,走到哪里,哪里就成为清净的世界,这是“相”清净。

  看曦光中的树枝,翠绿如斯,感到就与自心的清净无异。

  四不思议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发现,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是太有限了,就是一朵黄花从田野中开放,它所依凭的力量,人也不能完全了解。

  所以,佛说,世上有四件事是人不可思议的,众生的生死不可思议,世界的生成及始终不可思议,龙的意念不可思议,佛的清净境界不可思议。

  既然一切都不可思议,让我们路过田园时仔细地欣赏一朵花吧!让我们在静寂的夜里不要思议,回观自己的心吧!

  五色五智 从前在印度,僧团不得以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色制成法衣,认为这五种颜色是华美之色,是庄严极乐净土的颜色。

  五色是法界体性、大圆镜、平等性、妙观察、成所作等五种智慧的象征。也是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五种力量的代表。

  到了中国,又和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结合,与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五大相通,成为宇宙的根本元素。

  每一种颜色都是伟大的,因此树上一粒鲜红的李子中,也有大化的奥秘。

  六窗一猿 释迦牟尼佛拿起桌上的一条宝花巾,打六个结,对弟子说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都是同一本性,因妄相而有六种不同。

  这就好像一个房子里有一只猿猴,从六个不同的窗子看进去,仿佛是六只猿猴,其实只有一只。

  很多人在某一个特别的时空都会看到那只猴子,但是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跳窗进去,抓住那猴子。

  抓住猴子再从窗子看世界,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  七情六欲 凡人说的七情六欲,是从佛经来的。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 林清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