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线人_石钟山【完结】(2)

  [侦探推理] 《线人》作者:石钟山【完结】

  题材只是一个背景——《线人》之外

  当这本小说集呈现在诸君面前的时候,我想诸君一定会是诧异的。这本小说集收录了我所有关于犯罪、公安题材的小说。有许多读者喜欢读我的小说是因为电视剧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,于是,许多人都认为我只能写部队题材。当然,部队题材是我创作生命中一个很主要的部分,但绝不是惟一的,比如《线人》这本小说集,就给诸君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。

  我一直认为,作家写什么题材不重要,文学最主要的是人学。一个作家的成败,就是看是否把人生写明白了。做为作家,首先自己得把人生想明白,如果连自己的人生都没有想明白,又何谈创作呢?我想题材只是一个背景,人在小说中是第一位的。

  我也认为,作家应该心比身先老,经历了,想像了,靠着对人生的感悟,于是就有了文学作品,因为作品涉及的是人的生命经历,在这种经历中,有你有我,还有我们共同的理想,有的是我们生活永远达不到的,这就是文学。

  我一直很感激那些喜欢读我作品的朋友们,这几年搞了一些签名售书的活动,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了起来,当我望着那些喜欢我的读者朋友眼睛时,我一下子觉得,我一定要真诚地面对他们,否则我的良心会不安。

  每当读者花钱买你书时,他们是怀着喜欢和欣赏的,要对得起读者朋友,就一定不要让他们失望。对得起他们购书花的钱。这种心情指导我创作,每当我伏在案头准备创作时,我的眼前便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出读者那一双双真诚期待的目光,我在写作过程中,这些目光一直伴随着我,我就有了一种责任和感动。我心里有一条底线,那就是,努力让读者朋友,尤其是喜欢我的读者朋友满意。我不会为那些散碎银两而去炮制大家不喜欢的东西。

  其实在生活中,我既是一个写作者,同时也是一个读者,每当读到一本好书时的那份欣喜,我是理解的。

  朋友们,让我们为一本好书,一篇好文章一起共同努力。因为市场掌握在你们手里,你们可以决定一本书的存在。

  在这里谢谢喜欢我的朋友了,在下本书的时候,我们再见!愿你们的生活在文学的陪伴下更加精彩!

  石钟山

  ·1·

  死亡证明

  记者贾赶到凶杀现场的时候,小胡同里已经围了许多人。公安局的人又在人群中围了一个小圈,地面上一摊乌紫的血迹。看样子,被害人已被送往医院。

  几个公安局的人拿着照相机弯着腰正在向那摊血照相。记者贾挤进人群,冲一个公安亮了一下工作证,气喘吁吁地说:“对不起,打扰一下,我是晚报法制版的记者。”

  那个公安没有看他手里的工作证,很职业地盯了他一眼,这一眼让他浑身一紧。

  “谁是你们头儿?”记者贾这么问。

  一个年岁长一些,黑脸警察抬起头,看他一眼,没有说话。

  “请问凶手有线索了么?”他冲黑脸警察问。

  黑脸警察没点头也没摇头,盯着地上那摊乌紫的血说:“你说呢?”

  这一问,让记者贾笑了起来。他抬手拍了一下黑脸警察的肩,黑脸警察也笑了。记者贾掏出盒555烟,递一支给黑脸警察,自己也抽上一支。两人吸着,都望着那摊乌紫的血。

  “哪个医院?”记者贾又问。

  “凤胡同口那一家。”黑脸警察说。

  记者贾赶到医院时,正看见两个穿白大褂的人往太平间推一个人。他急走过去,亮了一下工作证,那两个推车人停住脚望他,他们都戴着口罩。

  “是刚才送来的那个人么?”记者贾问。

  两个人冲他点点头。

  他走上前,掀开那块蒙着的白布,他看见这人身上缠满了绷带,脸色灰白。

  “他说过什么没?”又问。

  “他说钱被抢了。”其中一个答。

  “就这些。”又问。

  两人一起点头。

  记者贾挥了一下手,两人默默地推起车又往太平间里走。

  他再赶到现场时,那里的人已经散了。刚才一片乌血的地方现在只留下一片闪亮的水迹。他看见胡同里一个老太太鬼鬼祟祟地向他张望,他走过去,老太太瘪着嘴冲他笑。

  “大妈,您见到凶手了吗?”他这么问。

  老太太左右张望一下,肯定地点点头。

  “这么高,这么胖,红脸,像刚喝过酒。”老太太比划着说。

  “就一个?”他问。

  “一个。”老太太非常肯定,“我就站这练气功,那人就‘噗噗’几刀。”老太太做着刺杀的动作,样子挺激动。

  “你对警察说了吗?”他又问。

  老太太摇头。

  他走了几步,听见老太太在身后说:“记者,登报。警察抓人。”

  他又回头看老太太,老太太“咣”地一声已经关上了大门。

  他回到办公室,别人已经下班了。他走到靠窗口那张折叠床上,躺下,又坐起,抬起身又向对面第四层望了一眼,那里空空荡荡,已不见一个人影。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 石钟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