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/杨世文【完结】(6)

  易 又称《易经》、《周易》.关于易的内容,前人每曰:"易本卜篮之书", 庄子则曰:"易以道阴阳".前说得易之"用",后说得易之"体".在易学的早 期历史上,《易经》正是以阴阳为内容来占筮吉凶的书籍.《易大传》说:"易有 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成大业."正好揭 示了《易经》作者的宇宙生成观和《易经》创作的哲这基础.两仪即阴阳,天地为 其代表;四象即少阴少阳、太阴太阳,四时为其代表.在作《易》者看来,天地万 物、宇宙洪荒,无不根基于"太极",肇始于阴阳.自太极而剖分为阴阳,由阴阳 形成天地;又自阴阳而演化为四象,流为四时.自天地运行、阴阳合气、四时化生, 然后万事万物得以化成.为了表现这一宇宙生成图式,《易》作者用"一"代表阳, 用"一一"代表阴;两画相重以为四象,三画重之以为八卦;八卦相配(相摩相荡) 即为六十四封,代表万物.既然天地万物皆是阴阳运行摩荡的产物,那么阴阳的流 行、消长,自然也会影响事物的穷通利钝.基于这样的认识,人们便运用卦象变化、 交位升降的原理,来判断吉凶、预知祸福.其原理不能说毫无根据,但是何以能将 实在的事物与抽象的卦形、交象必然地联系在一起,抽象的符号之变何以能预示事 实之变?却无人作出满意的、可信的解释.因此用《易》来卜筮,表面上看起来有 理有据,但是一旦与实践相验证,则多归于荒唐.《易经》结构,分经分传,由乾、 坤至既济、未济共六十四卦,其卦画、卦辞、爻辞即经.其附于卦下的《彖辞》、 《象辞》和乾、坤之《文言》,及《序卦》、《系辞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杂卦》为解 经之传,其中象分上下,象有大小,系辞二篇,共十篇,号称"十翼".关于《易》 的作者,自古以来纠葛最多,传统看法是伏羲画卦、文王作卦辞、周公作爻辞,孔 子作"十翼".其说虽然不必坚确不易,但就各篇成书时代论之,则大致不差.

  春秋 孟子曰:"王者之迹熄而《诗》亡,《诗》亡然后《春秋》作."王道大 行,有诗可以观、可以讽;王道板荡,风雅扫地,上篡下替,名份荡然,于是孔子 起而作《春秋》.《春秋》正是孔子为了重整社会秩序、重订等级名份而创作的一 部政治教科书.《春秋》原系鲁史,孔子据之,上断自鲁隐公元年,下迄于鲁哀公 十四年,共242年,相当于鲁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.孔子之所以选择这段历史来垂教, 是由于这段时期形势最乱,欲通过褒讥贬绝于乱世之间,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正义, 什么是邪恶,明乎是非去取.孟子曾述孔子作《春秋》之意曰:"晋之《乘》,楚 之《(木寿)杌》,鲁之《春秋》,一也.其事则齐桓、晋文,其义则丘窃取之也." 孔子所修《春秋》,就其历史事实看,与晋《乘》、楚《祷机》没有两样,但若问 其中的"义",则是孔子的独家创造,与二史有本质不同.所谓"义",即精神实 质,经学上称之为"微言大义".孔子的《春秋》与一般史书不同,她是一部孔氏 思想史,是一部政治教科书.孔子修《春秋》,以"仁义"为指导,以周礼为准绳, 对二百四十二年史事,取其可奉为榜样或可吸取教训者,笔则笔,削则削,严格去 取,一丝不苟.行文措辞,或褒或贬,或讥或刺,用语十分微妙,这就是"一字褒 贬".故董仲舒曰:"孔子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,以为天下仪表,贬天子,退诸 侯,讨大夫,以达王事(仁义)而已矣."司马迁曰:"《春秋》,礼义之大宗也." (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)孔子作《春秋》,系用鲁国近、现代史寓教,涉及许多当世尊者、贤者、亲者, 其间褒贬之意不便明确见之于文字,只口授心传,给弟子.孔子卒后,弟子人人异 言,一部《春秋》,被解释得五花八门,彼此异义.迄至汉代已形成五大系统:公 羊氏、谷梁氏、左氏、邹氏、夹氏.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皆在汉代著于竹帛, 《左氏传》亦发现于秘府,邹氏无传人,夹氏未有书,具有流传价值者,只《公羊》、 《谷梁》、《左氏》三传而已.三传之中,公、谷传《春秋》之义理,注重微言大 义;左氏传《春秋》之事实,注重历史依据.《春秋》本是极其简单的纲目,宋人 曾讥之为"断烂朝报";后人能知其微言大义者,以有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二传; 能知其义例之依据者,则端赖《左传》的史实记载.三传相需而行,互济不足,前 人因门户家法的篱藩而是此非彼、抑此扬彼于其间,皆浅学曲士之见,不足为法.

  综而言之,就内容观之,《诗经》是诗歌,属于文学;《书经》言政事,属于 政论;《礼经》言行为规范,是士大夫行为守则(《周礼》讲设官分职,是官制; 《礼记》讲礼意,是伦理哲学.);《易经》讲阴阳变化,是哲学著作;《春秋》 讲名分,是政治学和历史学教材.就其功能言之,《诗》可以发抒性情,陶冶情操; 《书》可知历史得失,开发智力;《礼》可知行为准则,循规蹈矩;《易》可知吉 凶,见微知著,提高预见能力;《春秋》可知礼义,正确地进退去取.另外还有佚 失的《乐经》,可以抒发情感,加强和乐气氛.如果用今天的分类法来归类,《诗》 学、《乐》学属于美育,《礼》学属于伦理学,《书》学、《易》学属于智育, 《春秋》学属于政治学和历史学,六经分别由美育、智育、德育和政治指导诸方面, 完成对士人的培育和塑造工作.孔子曰:"六艺于治一也."董仲舒曰:"六学皆 大而各有长."正是就六经各有所长、相辅而行这一功能说的.六经的唯一缺陷是 缺少数理方面的内容.但是在知识还不太广博的古代社会,儒家能够选择出这样系 统的教材来教育和造就人材,已经是举世无双的了.六经教育基本适应和满足了古 代社会政治生活、社会生活和伦理生活的需要,因此它才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,数 千年相传而不息;也正由于它内容基本包括了古代社会知识的各个方面,故数千年 中国士子文人,无不以五经启蒙,又以五经立命,终其生游心于此而不疲.五经既 是中国人的启蒙益智的教科书,也是中国人立言立命取之不尽、演绎不穷的圣经宝 典.始于五经,终于五经,形成了一个世界少有的、有趣的文化学术怪圈.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