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/杨世文【完结】(3)

  魏晋玄学,儒学向异教蜕变.汉末的郑学,总结两汉经学之功有余,而开辟新 视野不足.郑注三《礼》,融会今古,平实雅正;所注《周易》,拾取今文象数之 绪徐,大谈交辰,陷于机祥,圣人义理尽失,读者味若嚼蜡.于是,聪明睿智之士 转而寻求理论的思辨,魏晋玄学便应运而生了.玄学以《易》、《老》、《庄》为 谈资,号称"三玄".他们毁弃名教,轻薄礼法,对传统道德、经学,实为一大解 脱.但援释道"虚""无"以释儒典,窈渺虚空,玄之又玄,大异儒家"修齐治平" 之旨.随着南北朝政治对立的形成,儒学又分为"南学"、"北学".南学宗三弼 注《易》、何晏注《论语》,崇尚玄学,简洁而得其精华;北学守郑玄经注,质定 名物,繁芜以穷其枝叶.

  隋唐一统,儒学也复归统一.陈隋之际,陆德明综合南北训诂,著《经典释文》; 唐贞观年间,孔颖达、贾公彦等奉诏修纂《五经正义》,广采博稽,南学(玄学) 北学(汉经学),熔为一炉.此后数百年间,士子为学,官府铨选,一是皆以《正 义》为准,儒学在统一的范式中,行使其塑造中国文化的职能.传统"汉学"的种 种分歧和争端,也在这里作了总结.

  宋明理学是儒学又一变种,统治中国意识形态的时间最长.理学开端,可追溯 于唐中叶.其时"三教并重",儒、释、道竞相扩展势力,逐渐形成合一趋势.韩 愈从维护儒学道统出发,倡为"性命"、"道统"之传.柳宗元则倡为儒释互补之 说.宋承中晚唐革新儒学的潮流,以兴儒学、卫道统相标榜,反佛、老而熔佛老, 建立了遗落训诂、专言义理的新儒学——理学.理学由周敦颐、张载、邵雍开其端, 程颖、程颐扬其波,而以朱熹集大成.降及元明,至于满清,皆以理学为最高的言 论行为准则,理学统治中国达三四百年之久.其中虽然有洛、闽(主"义理")与 永嘉(主"功利")之争,程(颐)、朱(熹)与陆(九渊)、王(阳明)之别, 但总不出"心、性、气、理"、"格物"、"致知"的范畴.这一时期,一些理学 家忘却了孔子化时济世的传统,究心于"天理"、"人欲"之际,特别是王学末流, 陷入狂禅之弊,对经济治理,茫若烟雾.穷理尽性,以理杀人.儒学迂阔之弊,于 此为极.

  清代朴学,是对理学空谈误国的反动,也是中国儒学自身发展史上否定之否定 的结果.清初学者以"复古"求解放,家道许(慎)、郑(玄),世薄程、朱,以 经世致用相标榜,以汉学相号召,以切实为职志.顾(炎武)、黄(宗羲)、颜 (元)、王(夫之),并以求实、切理见称于时.但随着民族高压政策的实施和文 字狱的兴起,家有智慧,发而为考据辨章、音韵训诂,形成了以名物训诂为特色的 一朴学"风格.朴学盛于乾隆、嘉庆,故又称"乾嘉学派".内中又有吴派(主 "博古好古")、皖派(主"实是求是")竞相争雄,惠栋、戴震,各领风骚.研 经究典,斐然成章.但是清代朴学总体特征是重名物而轻义理,为学术而忽实用, 虽整理文献有徐,而经世先王之志,亦已衰矣!于是庄(存与)刘(逢禄)倡言于 前,龚(自珍)魏(源)响应于后,肆言《春秋公羊》,阐明"微言大义",积极 入世,企图重致太平,是为"常州学派".清代朴学乃东汉古文经学的翻版,是清 代思想学术的主流;至于以西汉今文经学为法的"常州学派",究属支流.

  降及近代,列强侵逼,在工业文明大潮冲击下,儒学这道带着农业社会泥土芳 香的"万仞宫墙",土崩瓦解了.面对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,不甘亡国、 亡教、灭种的爱国志士,重张汉帜,再兴儒学.廖平、康有为又祭起"《公羊》学" 的亡灵,唱起"兴三统、张三世"的老调,企图重振中华雄风,复庚子国耻的"九 世之仇".廖、康二人甚至以"主教"自居,欲组建无所不包、无所不有的"孔教" 思想体系,以应付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,但削足难以适履,古老的儒学自然难以容 纳新式学问,杂糅而成的"孔教"哲学也无法叩开近代社会的大门.廖平屡变其学 也难自适的事实,本身就意味着传统儒学应该寿终正寝,退出历史舞台了.

  现代新儒学,是在西学东渐形势下,吸收现代思想资料重建的儒学新流派. "五四"运动"打倒孔家店",彻底结束了"儒学独尊"的历史.提倡民主,追求 科学.但是偏激士子,糠批传统,肆言西化,民族虚无,充斥寰宇.不甘失落的中 国学者,如梁漱溟、冯友兰、熊十力等人,以新思维、新方法、新理论,对传统儒 学,重加梳理,再作解人,使之注入新的灵魂,焕发新的活力,形成了以弘扬儒学、 复兴本土文化为职志的现代新儒家学派.新儒家苦心经营,瀛海内外,呼号奔走, 对东亚儒家文化圈意识的形成,与有力焉.他们断言,以儒学为特色的中国文化是 人类文化的理想模式,人类文明的出路,端在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复苏.日本的成 功,亚洲四小龙的崛起,为他们的断言提供了佐证.

  儒学六期分法,主要是依传统的时代分段法,若就治学风格言,不外乎"义理"、 "考据"二派而已.汉代今文家、魏晋玄学家、宋明理学家,和清朝后期的常州学 派、现代新儒家,即"经学义理派";而汉代古文家、北朝北学诸儒、隋唐义疏之 学和清代朴学家,俱为"经学考据派".义理、考据二派既互相对立,又互相济补. 若发明义理至于空疏,则有考据学家起而为之考事论实;倘考据训诂至于琐碎,则 有义理学家为之提纲挚领,疏通大义.因此在儒学史上,今文学空疏苛繁而有古文; 古文破碎大道而有玄学;玄学虚空而有北学与之抗衡;唐人义疏穷尽枝叶,故有宋 明理学勃然兴盛;理学至于束书不观,故朴学力主无征不信;朴学究心于训诂而忘 经世先王之志,于是常州学派经世、新儒家救世之说大行于天下.义理、考据二派 角力争先,互有胜负,各有千秋.其间落后与陈腐自不可免,但就其积极意义言之, 义理在救世,考据在求实.将二者结合起来,在求实基础上救世,以救世为目的而 求实,就是今天中国人急待解决的学问.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