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[群穿宋朝]苍穹之耀_青律【完结】(403)

  这种经济能力的爆发是反自然但合乎规律的。

  ——如果没有这场时空异变,也根本不可能有这场走向。

  一台机器可以顶替四五个人的手头工作,一架机床可以搞定手工打磨雕刻所需要的上十天甚至几十天。

  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被压缩节省,因而会有越来越多的价值被创造出来。

  根本上,临宋的交融和共生是不可逆的——

  哪怕柳恣或者任何一个元首,想破脑袋去解决这个问题,最终还是无法挡住必然的科技泄露和产值转移。

  这对于临国而言,可能是个坏消息。

  但对于几百万几千万的老百姓而言,是个福音。

 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活得有尊严,能够不再面对饿死孩子的痛苦。

  可能会有战争和革命的爆发,但历史机器所引领的,必然会是振兴和繁荣。

  “在这种生产力爆炸式发展的情况下,个人独裁主义的君主专政已经不合时宜了。”胡凭羽随手在君主两个字旁边画了个猪头,摸着下巴慢悠悠道:“所以,我们应该选择贤能政治,还是精英政治呢。”

  蒋芾在旁边听了许久,此刻才终于开口提问道:“真的能有途径,找到可以让国家永久昌盛的政体吗?”

  “永久?”张治业看了眼这个宋国人,摇了摇手指道:“我们只能与时俱进。”

  时代在前进,而我们仍留在原地的话,我们就是被淘汰的那一批。

  就如同还在做着春秋大梦的赵构一样。

  “所以我们直接照着临国的体制来一套不久得了?”旁边有人提问道:“临国这几年走的很稳定啊?”

  云祈噗的一声笑了起来。

  “临国有多大,宋国又有多大?”

  那人自知露拙,木讷地往后缩了缩。

  长久以来,从汉至宋,贤能政治在不断地深化发展。

  科举制从萌芽发展到成熟,在源源不断地给这个国家输送新鲜血液。

  科举的存在,让越来越多筛选过后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国家,并且以自己的才能去促进帝国的繁荣。

  唯一不足,也是最致命的是,这种程度的贤能政治是完全依仗皇帝,也就是独裁者本身的。

  只要龙椅上的那个人屡屡做出昏招,可能国家就能从上一百年里的歌舞升平瞬间跌落到深渊里。

  如果用上帝视角来看的话,无论土木堡之变还是慈禧的奇葩之举,全都可以当做极有力的政治。

  伴随着是时代的演变,到了明清时期,贤能政治伴随着科举制的成熟发展到了极致,越来越多的贤臣开始试图干涉君主的选择,试图用自己的智慧来带着国家走向更正确的方向。

  也正因如此,八股文和文字狱开始兴起,君主独裁到了顶峰,也因此造成了国家的衰落。

  船只的两端在不断摇晃,皇帝拉着宦官武臣与文官政治来回博弈,最后还是翻了船。

  “而精英政治,就很像我们如今的处境了。”胡凭羽慢悠悠道。

  其实绝大多数宋人,都不喜欢这种场合里有两个女人。

  虽然现在参与隆兴制造和绍兴制造的,已经不止两个女人了。

  但是女人在商业上能有话语权就算了——怎么还能在这种讨论国家大事的环境下叽叽歪歪的?

  那些宋臣们虽然不服,却又无话可说。

  倒不是因为这两个女人的分析和推演确实没有破绽,也不是因为她们懂太多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。

  纯粹是因为她们两人的经济地位和资产地位,给予了她们无懈可击的话语权。

  只要她们还控制者牵动多方利益的高份额的资产,他们就必须坐下来听她们说完。

  总有人想和女人过不去,可没有人能和利益过不去。

  陆游听到现在,脑子里又开始涌现那种不真实感。

  他们已经并不急着解决赵构了。

  几个高级将领在这,各地方的守将早已被资本收买或控制,连所谓的忠君之心,起码在这个内部小圈子里,也已经荡然无存。

  哪怕这些临国人没有给他们看那些禁书,只凭着这些年几百万的银子流入官员和商人手中,心中的地位变化也是难以阻挡的。

  毕竟,现在连皇帝都要开始找他们借钱了。

  如果一个人只有十两银子,他可能在面对官员时都畏手畏脚。

  可如果拥有的是十万两,上千万两,甚至能买下半个国家的巨额财产,在能够做到保全他们的情况下,面对权贵的态度又会有所不同。

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选择了激流勇退。

  他们知道,自己保不住这笔钱,也做不到与当权抗衡。

  所以选择放手,甚至把这些财产全部拿去做慈善——

  真的是善良仁爱想要回报社会吗?

  是,也不是。

  起码能平安的活下来,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如今的宋国,是风雨飘摇的宋国,是外强中干的宋国。

  是宋,还是赵钱孙李,都已经不重要了。

  所有的神圣感和认同感,本身都是为了稳定它的存在。

  而时间正如无形的手,在引领着它走向新生。

  第154章 飞行

  柳恣的这个决定确实争取了非常多的时间。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 爽文 青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