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[群穿宋朝]苍穹之耀_青律【完结】(203)

  赵构拧着眉毛看到最后,忽然明白了这元首的意思。

  ……二桃杀三士?

  西夏横在金宋蒙之间,其实有一个调剂缓和的作用。

  这个墙头草既可以跟着金国压宋,也极有可能未来跟着蒙国打金。

  这一百多年里见风使舵的次数那是数不胜数,根本用不着临国人提醒他们都心知肚明。

  正因如此,这临国人慷慨解囊的祭出铁棘战车出来,就是想让金宋开始有利益纠纷,而且也能分散军力和焦点。

  在场的所有人都经历过绍兴和议,稍微老成些都能看出临国人的算计出来。

  问题在于,没有人敢不签。

  李石这边忌惮的是,如果这次公开会议不签,下次宋国重金贿赂,私下与临国达成协议,恐怕这战车就会尽数落入宋国之手。

  到时候别说西夏的事情不能解决,宋朝也会成为心头之患。

  而宋国那边,也同样如此。

  “李宰相还请在此休憩,朕略觉不适,出去转转。”

  赵构一起身,其他宋臣哪里还敢留在这里,一个个都跟着走了出去。

  柳恣等在外头,见只有宋国人出来,笑着指了指旁边的会议厅:“那边有多余的会议厅,如果赵先生需要的话,请尽管取用。”

  赵构略拘谨的点了点头,看了眼他身后的一众官员,带着自己的人去了远处的另一间会议厅。

  殊不知,这广陵礼堂上下都装了监听器,他们说什么都会被直接转译成文字,在临国机要的手机上同步出现。

  等两国人重新各开各的会,手机上的信息就开始和弹幕一样齐刷刷的飘了起来。

  金国那边吵得厉害,甚至有用金国语开始骂脏话的了。

  ——临国这边早就配备了翻译,照样一字不漏的转译过来。

  金国那边只有李宰相能定夺全局,皇帝本人没有来。

  而赵构虽然本人来了,也没处理过这么麻烦的事情。

  他们的国家哪怕再地大物博,也没有人做过风险评估和格局模拟分析。

  所以这个时候,基本上都是上位者争执不休,下属们唯唯诺诺,有主意也没胆子说。

  ——说了也不会被听的。

  钱凡看着手机上的转录,笑的玩味十足。

  他就喜欢这种水越搅越浑的场面。

  所谓囚徒困境,莫过于此。

  哪怕局势对金国和宋国都能同时有利,他们也无法达成一致,又无法放弃协议。

  这两个国家如今被利益驱使,如囚徒一般揣测着对面的意图,可因为无法相信对方且极端防备,根本无法通过会议达成最佳选择。

  换言之,他们提前走进了参政院一手布置的局里了。

  第一种情况,是双方都放弃此次协议,背后各自笼络临国,试图保持和西夏的外交同时还得到战车。

  这种选择下,金宋的嫌隙会不断加大,且临国更方便坐地起价。

  第二种情况,是双方达成协议,但绝不可能完美的分割利益。

  西夏的位置过于暧昧,关系到和蒙古的交界——蒙古哪怕如今是四分五裂的状态,也完全不是善茬。

  宋国如果和蒙古有直接的边境交界线,只会增加更多的国防压力,极有可能被金国趁虚而入。

  而金国也在提防宋夏蒙三国的觊觎,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
  第三种情况,是最极端的一种。

  金宋达成协议,且完美分割利益,没有因此起任何争执。

  那就可以进入临国设计的新剧本了——照样不会对临国产生任何威胁。

  而金宋无论开多少次的会,也无法扭转这个局面。

  因为他们永远都不能信任对方,也同时觊觎这神器一般的铁棘战车。

  作为导演,临国永远都是赢家。

  这一开会,就开了五天。

  金宋的人终于没心情享受扬州城里种种先进又苏爽的新鲜玩意,各自筹划算计着如何才能占更大的赢面。

  而李石也在焦急不安的等待着完颜雍那边的指示。

  他已经吩咐手下用最快的速度送信去东京,这事极有可能关乎未来二十年的格局变化,绝不是他能擅自做主的。

  第六天的时候,宋臣传来消息,表示已经有了定论。

  而到了第八天,完颜雍的手书才传回了扬州城。

  李石在看到消息的时候,整个人都懵了。

  这——这绝对是那云祈还是唐以想的鬼主意!

  怎么——怎么会有这种法子?!

  这法子能破局吗?当真可以直接这么说?!

  “李宰相可想好了?”

  赵构等了两天,越等心里越乱,越发的焦躁不安起来。

  李石在众人的注视之下,缓步上前,看着那噙着笑的柳恣和阴着脸的赵构,终于缓缓地开了口。

  “金国认为,如若能借铁棘之车灭除逆夏,不如将夏土尽数归金。”

  “而长安、洛阳、邓州之地,可返还于宋,以表两国之好。”

  第72章 注销

  话音未落,所有人都已变了脸色。

  赵构原本就烦躁又着急,临国金国他两边都得罪不起,此刻直接眉毛都拧在了一起,眼神里的诧异全都毫无掩饰。

  什么——把长安,长安还给朕?


小贴士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https://www.52shuku.vip/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>.<)
传送门:排行榜单 | 好书推荐 | 爽文 青律